不要把能說話的嘴巴,用在搬弄是非上。
話多不如話少,話少不如話好。
口說一句好話,如口出蓮花;口說一句壞話,如口吐毒蛇。
說人是非,傷人傷己,好話要多說,是非不要提。
小故事: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三個兒子,有一天同去拜訪宰相謝安,老大、老二不斷與謝安談著市景新聞,里巷瑣事,老三只略略說了天氣好壞的應酬話就默默不語,王家三兄弟走後,賓客問謝安說,您覺得誰最傑出呢?他回答:老三,因為賢明善良的人,話比較少。
說「話」知多少? 引用來源 校長:陳欽興
「話多不如話少,話少不如話好,話好不如話巧」,話說得「巧」才是重點。那些話才是既 「好」又「巧」呢?該說的話不能少,不該說的話,千萬不能說。所謂「巧」也就在於配合 人、事、時、地、氣氛來說話,「得體」就是最好的註腳。
「幽默」的話最難拿捏,說得重了則變成諷刺的話,傷人又害己,大家都不高興。太深奧則別人會不知所云:太膚淺則淪為低俗,不堪入耳。甚至以「色」誘人,變成「性騷擾」。如何將「揶揄」的話提昇到「幽默」的層次,則必須假以時日,多讀書是不二法門。
「忠告」的話最不易為人接受,相交在知己,又不得不說。因此,「誠心」是忠告成功與否的必要條件。甜言蜜語是會立即產生效果;而忠告卻讓人終生受用,雖然「逆耳」,但那是「金言」啊!
「生氣」的話最傷身,生氣就是拿別[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。能寬恕別人,才能得到交心的朋友。對他人是寬恕,對自己卻是一種「福氣」。批評別人之前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?世上沒有完全的公平,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與物。「心美」看什麼都「順眼」,想善待自己,就不要生氣,生氣的「話」沒「好話」。
「拍馬屁」的話最噁心,但還是人人想聽。大家都想高人一等,坐擁權貴。「名與利」最容易使人智昏,終至惹禍上身,但卻很少人能及時察覺,又有多少人能拒絕這種「馬屁文化」呢?若能「修身養心」,「淡泊明志」,才能洞察小人的技倆,千萬別把「馬屁功」當成是「萬靈丹」,踏實才是正途。
「祝福」的話人人想聽,一句祝福,可以使人高興三天三夜,讓生命充滿了希望,「期待」活下去的動力在於生活有了目標。要助人最經濟的方法,莫過於多說祝福的話,「千言萬語,不如一句祝福」。
「講清楚、說明白、真相自然來」。沉然默是金的價值觀有待討論,澄清事實也是一種德、必要表達的時後候,不想吝於言辭。但也不可強辭奪理,黑白不分、混淆視聽,否則就成了「巧言令色」,十足的「口水戰」了。
「巧」話不出於小人之口,「心誠意正」最重要,技巧靠練習,多加些「微笑劑」,真情流露,友誼才能長長久久。
- May 17 Thu 2007 12:33
靜思語-禮節!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